收录甲骨数量最多 清华大学发布《甲骨文摹本大系》******
光明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邓晖)十年磨一剑,一部甲骨文资料整理的集大成之作面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日前发布了《甲骨文摹本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新书。该书收录有字甲骨70659片,是目前收录甲骨数量最多的大型甲骨著录书,将为研究者更深入地做好卜辞分类与分期研究、文字考释工作与甲骨学商史研究带来极大便利。
《大系》是第一部以摹本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把原本“庞杂无序”的已刊布的7万多片有字甲骨整理成井井有条的科学资料。全书共43册,由“图版”“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正八开刊印。据悉,2012年至2022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天树教授率领其甲骨团队编纂《大系》,通过选择良拓、剔除伪片、删除重片、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编制索引等工作,历时十年,终于告竣。
与《甲骨文合集》等著录书相比,《大系》全书采用“两系”新说代替“五期”旧说,编排7万多片甲骨材料,开创了甲骨著录书编纂的新范式。
“董作宾创立五期说,凿破鸿蒙,意义深远。但是,其弊病是把甲骨字体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今天,甲骨学者认识到,卜辞的字体分类与断代是两个不同的步骤,我们应先根据字体等特征分卜辞为若干类,然后分别判定各类所属时代。这是甲骨断代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黄天树介绍。
《大系》还精心为每版甲骨制作了摹本。甲骨作为珍贵的文物,学者很难接触到实物,因而研究甲骨文,主要依据甲骨著录书公布的拓本、照片和摹本。这三种图版各有优劣,可以取长补短。高质量的甲骨摹本,可以立体显示各种甲骨信息,为甲骨初学者提供参考。
此外,《大系》还给每一版有字甲骨标注了字体类别。黄天树介绍,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古汉语资料。但是,甲骨文要作为语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要确定其时代。否则,10多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科学价值。“字体类别的确定,意味着这版甲骨的时代已经得到推定,大大增加了作为史料的研究价值。”
20多年来,甲骨缀合成果层出不穷,新拼缀出来的甲骨缀合多达3000多组。其中有些甲骨缀合极为重要,复原出前所未见的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殷商社会的认识。然而,团队成员发现,这些甲骨缀合成果分散在各种甲骨缀合专书、刊物和学术网站上,应用起来不太方便。
“《大系》收录2020年12月之前的所有缀合成果,省去学者翻检之苦。我们还撰写释文,编制索引。读者如果要查看相应甲骨拓本,通过《大系》索引可以检索到,十分便捷。”黄天树介绍。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11版)
云南政协委员热议口岸经济 冀与周边国家共建智慧口岸******
中新社昆明1月12日电 (记者 韩帅南)“建议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智慧口岸共建,并建立口岸国际多边合作机制。”12日,正在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聚焦口岸经济发展,建议云南加快口岸功能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与周边国家协同建设智慧口岸等。
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结合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共有27个口岸。
民革云南省委会针对口岸国际合作提出提案,指出与云南毗邻的缅甸、老挝等国家存在口岸基础设施落后、通关便利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云南加强对毗邻国家口岸的援建力度,通过多渠道分享中国经验,推进周边国家加强智慧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培训项目,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强边境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巩固与周边毗邻国家的口岸国际合作工作机制。
民建云南省委会在提案中建议,云南应强化口岸功能定位,发挥以口岸为枢纽的辐射平台作用,探索推动“口岸+枢纽+通道+平台+产业”协调联动模式,积极打造多元化跨境电商渠道体系,推动“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互联网+边民互市”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构建以口岸为窗口,多维度、多层次辐射体系的沿边开放经济带。
云南省政协委员、普洱市政协副主席何卫提出应立足口岸对应国家的资源优势,把每个口岸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清晰化,有针对性谋划好口岸通道及产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他还建议,在边境或境外开展精深加工,实现境内外联动,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第三国产品互市贸易试点,逐步扩大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种类。
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云南省委会常委、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贺鉴表示,云南若要打造“头部口岸”,应注重数字经济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数字合作,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旅游业务合作。同时注重补齐专业人才短板,尤其要重视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